资料详情

我就是裁判:狡猾的本泽马

2017-07-06

今天凌晨,银河战舰1-2不敌巴伦西亚,连胜场次终结在22场。但是第58分钟的一个瞬间值得关注,当时本泽马利用自己对比赛的专注和对规则的敏锐,为贝尔创造了一个单刀球机会。这个小小的奇葩球,也许正是整场比赛的一个关键的转折点。

当时,皇马23号伊斯科在中场附近绊倒巴伦西亚10号帕雷霍。各方起身之后,巴伦西亚6号奥尔班将已经在地上静止了若干秒的皮球向右一拨,目测有意将球交给15号佩雷斯主罚。但此时站在身旁的本泽马立刻嗅到了机会的气息,马上用身体语言向主裁判咨询,在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,迅速将球传出。

当然,最后由于此球未能打进,可能也多少起到了激发对手斗志的作用。

就规则本身而言,裁判的处理没什么问题,不过触类旁通的话题还是不少。

【何时听哨】

足球比赛对流畅性非常重视,因此裁判的哨声作为一种干扰,应谨慎使用。真正必须鸣哨的场合并不是很多,其中当然也有不少细节,日后可另起专题详述。

就任意球来说,无论任何位置(包括在罚球区前沿),裁判都要考虑攻方快发的可能性。如果裁判员认为当时攻方没有快发任意球的条件,或者攻方要求裁判对防守队员的距离做出干预,那么裁判应将哨子高举,明示众人,此球要听哨开出。

在此过程中,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裁判员因为本次犯规而出示了红黄牌,那么随后的任意球必须等哨。

就巴伦西亚所获得的这个任意球来说,裁判没有出示红黄牌、球的位置没有太大偏差且已放定若干秒,奥尔班将球向远离犯规地点的方向一拨,完全可以理解为球已发出,而狡猾的本泽马也第一时间征求了裁判的意见。

至于央视解说中,宫指所提滚动一周之说已是陈年往事。在本世纪,球只要被踢动,比赛即进入活球状态。

【中国习惯的养成】

此球虽然维护了比赛的流畅性,但最终造成了一点点混乱。可以预见,这个单刀球,巴伦西亚队员一定会去搏命拼抢,而随后也难免群起找裁判论个究竟。所以这样的事在中国最好不要发生,它明显给裁判的执法增加了难度。

讲一个我自己不久前的一个判例吧。

红队前腰球员A在中圈前沿背身拿球被黄队队员撞倒,我吹罚犯规。此后球就在A脚下没有明显移动,应该算是处于准确的犯规地点。A起身后感觉身后有防守队员,随即直接将球回传给位于中点附近的后腰球员B。而B的想法是在中场大脚踢一个任意球直接吊到对方罚球区,所以他冲我紧嘟囔了两句“没发呢没发呢”,然后用手将球按定在了中点附近。当然,紧接着黄队队员向我投诉B手球犯规。

由于我确信A的想法是发出任意球,且发球位置精确,所以我果断吹罚了B手球犯规,之后黄队快发任意球形成很好的进攻机会。

这个球的事实我以为较今晨的西甲判例更加清晰,却也引起了几位老裁判的不同意见。在中国的赛场上,裁判出于彼强自保的需要,很多心思都花在了如何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上。常用的方法包括顾左右而言它、调整发球位置、主动引导防守队员站位等等。而这样的做法显然对球员的体能和心思有着双重的抚慰。

【角球诡计】

当然,也不能说中国人踢球不动脑子,曼联和哥伦比亚队都曾抄袭过朱广沪排练的角球战术。

2005年,朱广沪执教的国足与哥斯达黎加进行了一场友谊赛。其间,肇俊哲主罚角球时不经意地蹭了一下,随后若无其事地跑向罚球区,貌似只是简单的换人发球。令人惊讶的是,孙祥一副不懂规则的样子直接带角球杀奔禁区,混战之后张耀坤将球打入。

兵不厌诈,这种经过排练的战术当然也是合理利用规则一种手段,但对球员真正的专注和战斗力、以及比赛的流畅性似乎并无助益。

【日本国奥的战例】

在这方面,我觉得日本足球已经站在另一个高度上。

2012年7月26日,伦敦奥运会男足小组赛,日本队挑战夺标热门西班牙队。上半场第41分钟,西班牙5号马丁内斯停球失误被日本队11号永井谦佑前场抢断,随后在两人的纠缠之中永井谦佑被拉倒。

马丁内斯是最后一名后卫,但永井谦佑与之纠缠的过程当中速度已经降了下来,裁判会作何处理尚有一定悬念。此时,最符合市场预期的场面大概就是若干攻方球员围住裁判索要红牌。然永井谦佑并未如此,在同伴东庆悟的招呼下他趁乱快发任意球,并由后者将球打进球门。

本来,这个球是一定要给牌的,如前所述,给牌就得听哨发球。是他们不懂规则么?就如同本泽马一般,在这一瞬间,他们身上涌动着强烈的求胜欲望,对于稍纵即逝的得分机会,何其的敏锐。给不给红牌是裁判的事儿,进不进球才是前锋的责任。

最终,由于要掏牌,这次快罚任意球根据规则被吹了回来,未能得逞。但揣测一下裁判的心理,日本队的这一举动是不是多少坚定了他掏出红牌的决心呢?


相关资料

更多 +

校园足球联盟

校园足球联盟

兰州校园足球

返回顶部